一、產品簡介
企業服務平臺是以服務好企業為中心,以問題、需求為導向的“一站式涉企服務”綜合性平臺。通過企業服務平臺,一方面聚焦政府資源,實現資源數字化;另一方面,通過平臺掌握企業的現狀,通過政府的資源和企業的現狀,做到以數據為驅動,來實現提速增效,把政府涉企政策數字化、企業信息標簽化、企業訴求標準化,以小切口布局大場景,以數據透視經濟現狀、把握經濟脈搏、科學指導和輔助決策,實現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平臺也是搭建政府與企業的橋梁,促進構建親清政企新型政商關系。
二、特色功能
1. 政策數字化,全面指導解讀
政策數字化,幫助政府形成政策流程全閉環“智”理。通過對政策最小顆粒的拆分,以結構化數據呈現給企業,全面指導企業政策解讀,讓企業看得懂,快速查找目標政策,提高政策兌現率。
2. 統一申報,提高企業辦事效率
政策項目多渠道統一申報,資源一站獲取,解決企業資金申報難、無渠道等問題,同時建立企業歷史申報庫,實現企業空間數據共享,申報表單數據項共享、申請材料共享,切實提高企業辦事效率。
3. 全流程監管,提高產業扶持成效
從項目申報到審批、撥付全流程全方位的監管和信息溯源,避免企業扶持資金重復申報、違規申報等問題,促進企業扶持的成效監管和公平,全面分析資金扶持成效,為領導決策、政策制定提供支撐。
4. 訴求標準化,點對點直達、一對一服務
標準化產業空間、人才住房、政策扶持等訴求服務流程,讓訴求一鍵直達政府領導,一對一的服務,以“秒”為單位快速響應解決企業訴求,第一時間分辦、落實、反饋,實現訴求精準分流,快速解決、全程記錄、客觀評價,解決訴求一問一答傳統造成需求提出之后了無信息、石沉大海等現象的出現。
5. 合規信息化,規范企業管理
四項合規(刑事合規+行政合規+行業組織合規+誠信合規),全國首創,規范企業管理,為企業安全、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以合規建設“小切口”,實現優化營商環境“大改革”。
6. 企業畫像化,實時掌握企業情況
數據標簽化,打造千企千面企業畫像,企業情況實時掌控,結合企業標簽匹配適應政策,個性化精準推送政策紅利。
7. 融資撮合,助力企業發展
金融創新、融資路演、融資撮合一站式投融服務,構建企業輕松融資新模式,解決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實現項目找資金、資金找項目雙向服務。
8. 產業數字化,推動區域經濟高增長
產業數字化,進一步優化產業資源結構,促進支柱產業新突破,帶動區域經濟高增長。
9. 人才專題化,提升企業競爭力
為企業提供統一的、豐富的、安全的人才專題服務,為企業補充新鮮血液,使企業充滿生機與活力,有利于組織創新和管理革新,提升競爭力。
10. 資源數字化,輔助領導決策
通過數據透視經濟現狀,把握經濟脈搏,科學指導和輔助決策,以全景化經濟數據資源為政務、企業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使得微觀企業有方向,宏觀調控有依據。
三、解決客戶哪些核心需求
1. 企業政策知曉難、理解難、申請難
政府部門推出很多的惠企政策服務企業,但是企業仍然反映找不到相關政策或不知道政策的存在;政策服務存在傳達不及時,企業不容易在第一時間獲取政策信息;政府部門發布的涉企政策的內容缺少解讀,企業存在看不懂得情況;政策資金申請細則不清晰,企業不清楚如何申請相關資金扶持,往往導致資金申請超過時限而無法獲得資金扶持。
2. 惠企項目申報難、兌現慢、監管難
企業在實際運營時,往往不知道都有哪些扶持政策,到哪申報。而且暫時也并沒有針對企業建設的統一平臺,企業在針對扶持資金申報時,需要到不同的部門或系統進行申報。扶持資金申報的所需材料較多,規范性要求較高,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企業在申報了扶持資金以后,從申報到最終資金撥付,政策兌現周期較長,資金到位速度慢。而且在整個過程中,企業往往并不清楚全部的審批環節,也不能掌握了解審批進度情況。且資金監管方缺乏有效措施避免重復申報、多頭申報、虛假申報。
3. 企業訴求響應慢、無回復、石沉大海
日常生活中企業的需求如咨詢、求助、投訴等都是通過全市統一的12345熱線進行,企業在撥打熱線電話時,往往出現電話打不通的狀態,撥通熱線電話的時長較長;在咨詢、求助、投訴的過程中,出現解答問題與實際想要解答的答案不同的情況等,或咨詢后沒有及時回復,石沉大海。
4. 企業經營融資難、對接難、招人難
在整個市場環境下,投融資難、獲得土地資源難、招聘專業人才和一線員工難、生產經營資源渠道難找等情況仍然制約企業經營,企業所在地的交通資源、人才資源、納稅優惠、產業扶持等不足也是重要影響因素,這些都不利于企業發展,政府需從自身職能出發,盡可能為企業解決日常經營痛點、難點。
5. 企業合規專業化程度高、難自測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容易忽略合規管理,在出現違規、違法等情況時才意識到需要進行企業合規管理,同時企業合規專業化程度較高,企業自身難以較好的完成合規經營自檢自測,缺少線上咨詢、學習的途徑。
6. 住房園區資源知曉難、申請周期長
我國中小企業的增長速度較快,政府資源供給往往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企業在申請人才住房或查找企業園區等資源時,獲取途徑有限,且申請人才住房、園區等資源的周期較長,讓企業浪費較長等待時間。
7. 服務企業內容散、形式舊、評價難
企業對政務辦事的訴求逐年下降,說明對政府辦事的滿意度有所提升的,但是仍存在部分問題。涉企服務部門包括工商、稅務、人社等,每個部門基于職責的不同提供部門的企業服務,涉企服務多而雜亂,冗余的服務事項阻滯服務流程的進展;以企業為中心提供服務不足,仍然以部門的角度出發提供服務,服務形式傳統,不利于企業服務;服務企業后的監督評價機制不完善,企業點評政府工作的渠道不足,雙方溝通不暢通。
8. 政府部門溝通成本大,效率低
政府各部門之間缺乏及時溝通交流的渠道,對于企業申報項目、訴求、咨詢等事宜溝通時間長,成本較大,導致政府服務效率低。
四、業務優勢
企業服務平臺通過政策服務、資金扶持、資金監管、企業訴求、企業合規、企業畫像、投融平臺、產業服務、人才服務、資源數字化10個方向建設,實現政策獲得零查找、項目申報零障礙、企業與政府零距離、全程監督零死角的十位一體全方面服務,同時通過服務的提升,增加企業對政府的黏度,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建設清廉政企關系,為新時代重構新型政商關系提供探索的途徑,為數字化政府轉型做基礎鋪墊。
五、典型案例及簡述
為進一步深化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構建一流營商環境等工作部署,深圳市寶安區打造“親清政企”新型政商關系數字平臺,優化再造惠企政策申請審批流程,構建“資源直達、政策直達、訴求直達”的直達模式,打造“寶安區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品牌。
8月2日,由我司承建的全國首個政企聯動、多部門聯動、業務全流程線上辦理的企業合規建設信息管理平臺在寶安區政府發布啟用。